台南麻豆巷口角集英社太平清歌百週年慶典

【台南訊】亙古以來,麻豆地區由於緊鄰曾文溪畔,來往台南府城之要驛,所以物裕民豐,人文翡萃,而隨著時代的變遷,更擁有多元性的文化,其中太平清歌在巷口角的孕育,為民間藝陣民俗音樂,在台南開啟了里仁為美的一頁,然後於民國六年正式成立集英社,迄今已有百年之歷史傳承。
太平清歌屬南管音樂之一支,俗稱太平歌,天子門(文)生、南管樂、歌陣...,相傳由唐代鄭元和所創,初以祈詠為始,歌頌富阜年豐,後因民間節慶所需,普及各種宮廟典禮,而巷口角慶安宮集英社太平歌更因參與麻豆地區著名的暗藝活動,為人稱讚一時。太平清歌極盛時期全國有百餘團歌陣遍佈在南臺灣,惟此項珍貴的文化資產有逐漸式微的現象,迄今僅餘十分之一。為延續此脈香火,必須予大力推廣培育傳承。
為活化台灣傳統民俗藝陣,以及薪傳台灣傳統音樂—太平清歌,共同提倡優質宮廟慶典活動,並能促進民俗藝術與在地文化之發展,以帶動觀光產業,台南市政府文化局、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等文化主管單位,鑒於今年巷口角慶安宮集英社屆百週年之慶,乃支持此活動的籌備會之規劃,除鄭重邀請全國十個重要太平歌陣會親共聚表演切磋交誼外,並將舉行大會親旗幟交接儀式,讓這場盛會能長久延續,在全國各地開花結果,使這屬於台灣民間特有的音樂能在鄉民心中活化。並同時藉此機會舉行對該社夙有貢獻的「陳學禮藝師逝世十週年追思會」,特邀由陳大師親授的車鼓陣參加演出,陳學禮大師為國家民俗藝術傳統雜技薪傳獎得主,他有生之年戳力於集英社的薪傳工作著有貢獻,使該社團員有今日之規模。
此外,本次集英社百週年慶將以現代劇場表現概念「新瓶裝舊酒」呈現古禮,先於慶安宮內舉行祭典後,地主集英社在廟埕演奏迎賓,舞者隨著太平清歌的樂音起舞,使古樂更添風采;在廟埕老榕樹下,由參加之每個太平清歌社接力登場,演出一曲又一曲優美的樂曲,與會大眾將一睹難得的「藝陣」文化與藝術,一起感受不同的廟口文化,見證一場結合優質的傳統與創新的宮廟慶典活動。
本次活動籌備會由慶安宮管委會主委李培安、集英社團長郭武驥、及馳名藝術家鄭惠中等組成,並推請麻豆旅北企業家李壯源、郭深海分別為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及名譽主任委員、麻豆藝源塘主人李政道為總幹事等精心籌劃執行。冀由此項深具時代意義的活動,在彌漫柚花飄香的麻豆地區,完成一個充滿特色的文化饗宴,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加。
時 間 : 106年4月9日上午9點起。
活動地點 : 台南市麻豆區巷口里5鄰和平路3號【慶安宮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