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耕雨讀的大鋤花間 牽起兩代情堅的天地

發佈時間:2020-08-17 20:22:51
大鋤花間的「黃波旁」咖啡成了評鑑中的常勝軍。

兩個在文化界工作順遂的年輕夫婦,放下台北的一切繁華,攜了稚嫩的兒女回到最初相戀的地方;20多年過去了,異鄉也成了故鄉。而年輕的孩子們,對這片土地的情感,一如他們情堅的父母,竟也攜伴歸來,一起與父母繼續胼手胝足的織夢人間…

晴耕雨讀的起點

台南東山的大鋤花間,這裡彷彿是一處孕育夢想起點的沃土;一個讓郭雅聰嚮往耕讀生活的開端、一個讓懷著文學情懷的兩人相戀的地方、讓一個異地家庭成為故鄉的地方,也是一個讓台灣的咖啡有了新展望的土壤。再訪大鋤花間女主人施玲蘭,談起了東山與他們一家人,她說:「東山都不是我們的故鄉,我先生是屏東崁頂人,我是半個員林人,高中時才舉家搬遷到台北。會來到東山,是先生大學聯考那年和這裡的緣分。」原來郭雅聰在準備大學聯考的日子中,來到東山的仙公廟寄宿,讓自己心無旁鶩地準備考試,而那一住,便深深愛上了這塊靈秀質樸的土地。

大鋤花間有著令人著迷的風景。

放榜那年,郭雅聰成為崁頂村落裡,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,北上念書也參與大學時的長城詩社,栽入了文學世界中,並在遠流等知名雜誌擔任編輯,在一場出版業的尾牙中,認識了剛好坐隔壁的『戶外生活』雜誌編輯施玲蘭,但真正認識彼此卻不是在那一天。

郭雅聰與施玲蘭胼手胝足的花20多年打造了大鋤花間。

出版業熱絡的黃金年代,兩人恰巧奔波於同一個產業,卻也在差不多同一個時間離職休息。郭雅聰辭職後,返回東山開始了一段耕讀的日子,在簡易的竹子工寮裡,採收了愛吃的香蕉水果,過著無受拘束的好一段時光。某個日子裡,來了兩個訪客;是出版同業中,正在進行離職畢業旅行的朋友,而其中一人就是施玲蘭,兩人真正的相識相戀也在東山,這塊對這一家人來說神奇的土地上。

東山,對這一家人來說,是塊神奇的土地。

愛情與麵包,龍眼花與柴

郭雅聰與施玲蘭返回台北後,兩人攜手回到出版業,這次他們自己開設了小型出版社,用出版人的浪漫理想經營著生活,施玲蘭說:「當出版人可以出十本書時,九本會發行可以賺錢的書,另外一本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、也認為會為社會帶來美好的,那十分之一本的賠錢書。」同時,她談到先生此生的夢想有兩個,第一個就是出版,第二個就是到山中耕讀,目前人生已經完成了第一個夢想,而第二個夢想,隨著台北捷運的交通黑暗期與工作業務避不開的喝酒應酬展開。木訥寡言的郭雅聰,對妻子和剛念小學的女兒擬了一個回東山耕讀的計畫,也說服了家人想回山裡靜養,沒想到台北繁華的生活,仍舊讓他心繫東山的那片山林,還加深了思念。

郭雅聰說服了家人想回到心繫的東山山林。

於是出版業正火熱的年代,郭雅聰返回山間,就在當初仙公廟的後方,一步一步地栽下對未來的想望。施玲蘭原以為,先生回到山裡也許是一個喘息,只要經過一段山居生活的歲月之後,自然就會再回來台北了!沒想到結果是,施玲蘭整理了行囊,丟棄了書櫃中滿滿的書本,帶著年幼的子女,舉家南遷來到了東山,一家人的生活模樣就這樣被拓印在這蜿蜒的山路中。

「來到了這裡,很現實的,就是從頭開始,後來我們不再買書,變成每個星期三帶孩子去山下的圖書館借書,而我們也要為各種開銷煩惱,想辦法與天與地合作,去開創生活經濟。」深吸一口氣,施玲蘭回想剛開始來到東山的場景,她不諱言一開始回來,孩子們真的很像在受苦,尤其夜裡蚊蟲潛伏,漆黑的夜色彷彿能將人生吞。

山區的蚊蟲潛伏,彷彿能將人生吞。

記得某個下著暴雨的星期三晚上,車子經過陡坡的泥濘開不上山,施玲蘭轉頭跟孩子們說:「我們衝看看,看三次機會能不能上去。」大雨的夜裡車燈稀薄,母子三人衝上陡坡三次都以失敗收尾,於是三人棄了車,施玲蘭牽起孩子的手,在一片漆黑中逃命回家。

母子三人依舊有著好默契。

一蕊初心,白花與紅果的香氣

大雨過後的東山,土壤濕潤山嵐圍繞,一個拐彎都可能與霧氣擦身。東山這片淺山林,因為這家人的到訪,重新繫起了與白花紅果的緣分,過去的日治時代,日人曾在這片隸屬全球咖啡帶的土地上種植咖啡,但卻未被推廣流傳。

東山的白花紅果,跟著這一家人有著密不可分的奇妙緣分。

郭雅聰走了20幾年的「有機咖啡」之路,一開始走的孤獨辛苦,但一路上不畏耳語與艱辛,不但復育了咖啡苗、引進烘豆技術自產自烘,還開拓了東山175咖啡公路的起點,而最讓人感動的是,這條路不再孤單,因為自己的孩子們一起投入熱情,大鋤花間從起點邁向了傳承。

因為下一代一起投入熱情,大鋤花間從起點邁向了傳承。

笑臉迎人的郭馨蔚,念了成大的台文系所,傳承了爸媽的文學血液,也曾在鹽分地帶文學季刊中,寫了一篇關於家裡的故事《我山》,聽著媽媽說狂風暴雨的故事,笑彎的眼睛專注而沒有恐懼,目前擔任大鋤花間的小掌櫃,總能專業地介紹咖啡也細心觀察人們的需求。

坐在姐姐郭馨蔚旁邊的郭柏辰,臉型跟施玲蘭像同一個模型刻印的,原本正要開車往市區送貨,就這樣被我們攔了下來,大學的科系是牙體技術,現在的他把一手巧手與研究的個性,帶回了家裡。他笑說:「從小就在山裡長大,其實不太習慣外面的生活,總覺得和人群相處卡卡的,回到這裡反而很自在,也很有成就感。」郭柏辰從小耳濡目染,在他心裡除了「有機」也沒有其他選項:「以前常被人家說有機不會賺錢,也沒有大家說的這麼好,但現在比賽得獎,反而成為了肯定,與土地相處是大學問,觀察的過程很重要,也希望找到方法,慢慢去推廣給更多人。」年紀輕輕的他們,以初心留下白花紅果的天然氣息。

以愛之名行走山徑

群山圍繞,彷若無限溫柔的擁抱,除了讓一家人安身立命,也把更多人與對咖啡的熱愛,共同圈進了這片淺山林。大鋤花間從2017年開始,參與了台南市精品咖啡評鑑,並以「黃波旁」獲得了冠軍,當年還一舉包辦了前十名中的四個獎項,從此更是評鑑中的常勝軍。

後來加入這場談話的人,是獲得冠軍咖啡評鑑的林俊吉,他是郭馨蔚的先生。2018年咖啡豆送到美國認證的成績,是台灣有史以來的最高分,也是當年亞洲的第三名,穿著雨鞋剛從林地回來,一臉書生氣息的他是來自高雄的都市小孩。「他剛來的時候很不習慣,淺山林的地勢常常都會讓他在山裡摔倒,後來慢慢習慣,他都會很驕傲地跟我說他今天沒有摔倒!」談起先生的小趣事,郭馨蔚說得開懷。

「今天沒有摔倒!」成了一種驕傲。

我們好奇,念成大機械系博士班、論文題目是磁浮列車研究的他,怎麼會想踏進這個產業。郭馨蔚說,每一年採龍眼花的季節總是他們最忙碌的時間,那一年媽媽傳了一封訊息給她:「今天採完花,爸爸累得在車上睡著了。」那封訊息也讓林俊吉看見了,於是跟郭馨蔚提起,想跟她一起回家幫忙。他靦腆地笑說:「自己對咖啡很有興趣,也覺得台灣能種植咖啡是很有前途的事情,那時候就很怕會來不及向爸爸學習,學習他對於土地的情感和知識。」如今加入大鋤花間六年了,山裡的工作沒讓他退縮過,只怕自己學得太少學得太慢,對話在木頭長桌展開,一家人的眼神交換與笑聲傳遞也相當自在,那股自在沒有形狀,像雲、像水如霧行走。

林俊吉為了怕會來不及向岳父學習對於土地的情感和知識,與太太返回東山,重新做起。
一家五口合作無間,感情緊密。

長長的路的盡頭,是一片更蜿蜒朦朧的小路,東山175咖啡公路上,轉彎和上坡有時都來得急促,唯有一整叢的翠綠巍峨移動緩慢,山林與嵐煙吸引了詩人和咖啡,他們把自己栽進了東山的土壤中,不只開花結果,還孕育下一代生命的欣欣向榮,彼此善待也更懂得與土地共存共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