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澀化成甜蜜的滋味 礁坑社區綠橄欖點石成金

發佈時間:2020-08-05 10:08:21
礁坑社區的橄欖產業相當成功。

位於新化山區的礁坑社區,屬於淺山地形,有山有水,還有很多埤塘,但在不下雨的日子,卻還是有一點乾;即使是轄區內有全台知名的虎頭埤景點、鹽水大溪;也有多條不知名的小溪縱橫期間,但那些水卻從來沒有真正滋潤到這塊社區的土地。

屬於淺山地形的礁坑社區,有山有水,還有很多埤塘,風景秀麗。

礁坑社區擁有幾個很知名的景點,除了前述的虎頭埤之外、還有商人巨賈喜愛的台南高爾夫球場、台南後花園之稱的中興大學實驗林場等等皆是,然而奇特的是,即使虎頭埤跟中興大學實驗林場大部分的範圍都在社區內,但真正的大門卻設在另一個區里,真是弔詭;儘管奇特,也並沒有改變這裡面臨著與每個山區同樣的困境~人口外流,留在家鄉的壯青並不多;而林清隆就是那不多的其中一位。

林清隆對礁坑社區有著割捨不了的情感,努力想為故鄉闖出一片天。

礁坑社區對林清隆他而言,有著割捨不了的情感;約莫三十而立之年,林清隆當選當時台南縣最年輕的里長,滿腔熱血的青年擔任了八年里長,卸任後離開故鄉開始經營外銷汽車配件事業,但途中又因緣際會再回到了礁坑。如今20多年過去了,61歲的林清隆白髮蒼蒼,卻沒有發福依然瘦削,宏亮的嗓音也沒有變過,身兼礁坑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他,笑說自己仍是礁坑青年,致力於橄欖產業,努力想為山區的故鄉闖出一片天…..。

幸福礁坑站。

沒有範本的逆境生存守則

土地不肥沃的山區,農作業沒有很大的特色,除了芒果、龍眼、荔枝,就是鳳梨、番薯和竹筍,間或種些少量的零星作物;留在山區的人們,除了耕種,農暇期間還得去打零工,只有更老更老的老人家們,捨不得離開那些曾餵養一家大小代代相傳的土地,佝僂著半彎的背,早晚循著熟悉的路徑去巡田水,也不願它們荒蕪,然而,終究是越來越使不上力,終究得無奈地放棄……

回到2007年,林清隆擔任礁坑社區發展協會的總幹事,他表示,當時只知道這是個翻轉社區的機會,但要做什麼倒是沒有確定的方向,林清隆說:「那年我們開始思考著礁坑要做什麼,同時也盤點著我們的逆境;在沒有參考範本、經費有限以及人員不足的情況下,我們決定以生態保育出發!一開始想得很簡單,生態保育就是需要少一點的人為因素,那既然我們沒有人力,就做生態吧!」就這樣開啟了礁坑的社造起點。

礁坑社區發展從生態保育出發。

協會研究調查發現,礁坑因為特殊的沙岩質土壤,導致保水不易,地下水層非常深,於是早期先民挖掘了許多埤塘以供飲水及灌溉,這些沒有被家庭汙水排放的埤塘,埤塘成為了礁坑社區發展協會的第一個目標,一開始連放任生長的雜草都是生態保育的一環。

礁坑社區的先民留下許多埤塘資產。

發現礁坑社區的綠鑽石

在文史探究的過程中還發現了這樣一段歷史;因為礁坑特殊的土質,適合栽種曾被視為腸胃藥品的錫蘭橄欖,因此在日治時期,幾乎整個礁坑都種植了錫蘭橄欖,盛況一直到日治時期結束,後來的人們不瞭解該如何保存與使用橄欖,只好將它視為一般木料拿去砍伐與生火,導致一大片的橄欖林因此消失。

結實纍纍的綠橄欖。

這樣的踏查,讓大家福至心靈,決定捨棄其他如竹筍的熱門產品,打造一個屬於礁坑自己的特色,因此開始倡導復育橄欖。一開始社區的耆老們並不看好,紛紛勸說大家打消念頭;因為錫蘭橄欖的新鮮果實不易保存,加上酸澀的口感並沒有現代的水果美味,讓長輩們對於橄欖的好感度很低。然而這一切逆境,卻阻止不了林清隆的行動力,他依舊堅持著,也為此展開一段南征北討的課程研習,只要關於社區營造的課程,再遠他都願意前往,從門外漢開始認真地寫計畫案,同時也認養了廢校的礁坑國小當作據點,並篤定地把復興礁坑的重責大任交給了橄欖。

豐收的綠鑽石。

後來社區開始與大專院校的資源合作,開發了各式各樣的橄欖商品,將不易保存的橄欖再加工,開發了橄情果、橄欖醋與手工皂等商品,礁坑的商品也榮登了好幾次全國十大農村好物殊榮。後來除了硬體上的商品推廣,也讓年輕的團隊來到礁坑,為社區做了網路行銷與農村體驗行程,而林清隆的熱血也沒有因為年紀而受限,近年在許多市集與活動上,也都經常看見他們夫妻倆為橄欖奔波的身影,這十來年,不僅打響了新化的橄欖,也讓長輩們翻轉了橄欖無用的刻板印象。

橄欖產品在工廠裝罐。
健康養生有好吃的橄欖產品。

和橄欖學習的生長力

這幾年的礁坑,經過了許多熱鬧的時刻,卻依然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化危機,礁坑里幾乎三分之二以上都是高齡人口,林清隆說:「所以我在礁坑一直就是個青年,我們知道人口老化就是個趨勢,但總覺得社區的活力如果能持續下去,好像就會有轉機的希望。」面對沉重的問題,林清隆已經學會看見逆勢背後的涵義,雖然無奈,但語氣中能感受到他並不打算放棄。

時代與大環境的變動之快,讓許多人招架不住,但林清隆卻依然燃燒著對礁坑的熱情。除了帶入社區的活力,從2009年開始,社區營造藉著販售橄欖商品的盈餘,在社區的活動中心成立了關懷據點,並開辦了社區老人的共餐服務,為獨居長者的照護問題尋到了一個途徑,這項服務也持續到今天沒有間斷過。

沒有間斷的社區老人共餐服務。

一如林清隆沒有間斷的活力,從設在礁坑國小的辦公室,到開著車爬上了另一處的後山小徑,介紹著社區工厰的建築物:「一樓是我們的小型加工廠,二樓是農村體驗課程的教室……….天氣好的時候會帶著孩子們走上山坡的橄欖林,對了!你們可以直接吃看看這個葉子,有特殊的香澀氣味……」這一趟下來,林清隆沒有停下說話的節奏,無論是介紹著綠鑽石商品的那股自豪,或是在有點陡坡向上的小徑上、在停下分享著橄欖葉的樹蔭旁、在樹林與陽光交織的路途中,他削瘦的身影從不在意旁人眼光,倒是用宏亮的聲音,帶著人們走讀了屬於礁坑的一個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