堆疊烈火與汗水的紅艷結晶 陳金章細說磚窯

發佈時間:2019-08-15 16:35:54

人們習慣用「一磚一瓦」來形容一步一腳印的堆疊,這個描繪原自於蓋起一座建築的點滴,也是出自史實,那是對於居住的共同記憶。而談及台灣的紅磚,相傳早在十六世紀,荷蘭人停靠時;在此經商與建設,帶進了紅磚建材,台南著名的安平古堡與赤崁樓,就是使用紅磚聞名的歷史建築,後來沿海許多泉州、漳州的移民,也帶進了這樣的建築型態,那個年代的「紅磚赤瓦」也成為西部沿海的建築記憶。

近幾年綠建築與建材多樣化的概念興起,許多幾乎被淘汰的建材紛紛重返市場。

然而隨著高樓大廈的時代來臨,為了減輕結構的附載量,建材大多已轉往輕量以及搭配混凝土結構的玻璃與鋼材為主,過往的紅磚意象在主流建材中已不復見。但近幾年,隨著綠色建築與建材多樣化的概念興起,許多看似被時代淘汰的建材,紛紛再度重返市場並找到立足之地!

走過半世紀的建華磚窯廠,採半自動化的設備。
自動化系統的現代窯,縮減傳統製磚所需的人力與時間成本。

在台南仁德的工廠區中,有一處經營超過半世紀的窯廠,廠內使用半自動化的設備,縮減了傳統製磚所需的大量時間與人力,建華窯業的經營者;同時也是麗莊建設的董事長陳金章,他一邊解釋著堆磚、烘磚、燒磚等等的製作過程,一邊帶著我們的腳步走訪廠區。陳金章說,建華磚窯廠是家族事業,明知道這已算是半入了夕陽產業,但依舊想為尚有需要的人們以及自己的家族傳承這份堅持。

建華窯業的經營者;也是麗莊建設的董事長陳金章,與我們解釋製磚過程。

建華窯廠由陳金章的父親-陳崑風所創始經營,在民國50年代開始,廠內的設備還相當儉樸,自民國68年,改為自動化系統的現代窯,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,也在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,貢獻了不少烈火與汗水的紅艷結晶,交至陳金章手上時,更是全心將紅磚的生產往高品質的方向邁進。

窯廠在經濟起飛的年代,貢獻了不少烈火與汗水的紅艷結晶。

一個紅磚的生成,要從後方堆高成山的土方開始說起,也從目前建華窯廠內實際操作的十多位員工說起…建華窯廠的紅磚使用的是百分白的純粘土,不添加其他的材料,粘土製磚的特性好,耐高溫絕熱也有良好隔音的優點,但純粘土製作的成本相較其他有參雜頁岩和煤矸石的磚頭來得高。

採訪當日碰巧經過了幾個雨天,後方的土堆正在進行曬土的工作,曬完的粘土經過碾壓、清洗與高溫壓制成長條塊後,送入自動切割機切成磚塊初模,接著靠似奇幻故事中的多角怪獸將磚頭整齊排列,堆高的磚頭初模此時還是深水泥般的顏色,若是從前倚靠人力,光是排初模的動作就得花上大半天。

採訪當天,碰巧遇見工廠正在進行曬土的工作。
曬完的粘土經過碾壓、清洗與高溫壓制成長條塊。
送入自動切割機切成磚塊初模。
未經過燒製的磚頭初模,此時還是深水泥般的顏色。

排列好的紅磚初模會送到烘乾窯;使用大火排出的熱氣烘乾,負責控火的「火師」會檢查磚頭的排列位置,確認整齊與安全後再送進900度的隧道窯燒磚,火師還得到隧道窯上用觀察孔蓋查看火焰的顏色,配合煤炭調整溫度,當站在隧道窯上頭看著底下的爐火,心中還是有說不出的奇特感受。

負責控火的「火師」透過觀察孔蓋查看火焰的顏色,配合煤炭調整溫度。
火師熟練的翻開孔蓋查看,第一次走在隧道窯上的我們卻是心驚膽戰。

高溫燒製完成的紅磚會放置冷卻一天,之後再交由撿磚的工作人員,將磚頭快速排上自動打包堆疊機器,在由機器進行捆綁定型的工作,綠色的特殊束帶將出爐的紅磚綁成一噸重的立方體,像是個喜氣的禮物盒,特殊的排列會預留堆高機可以崁入的空間,運送置放於廣場方便接下來的對外運輸。

燒製後冷卻了的磚塊,紅通通的綁上綠色束帶活像一個禮物盒。

跟隨著父親陳金章,接下窯廠管理工作的第三代陳柏丞,描述著紅磚製作的過程,也不斷說著窯廠工作夥伴的辛勞以及對他們的敬佩,陳柏丞說:「工廠能繼續也是因為有這些工作夥伴,其實紅磚看似成為夕陽產業,但這項傳統建材也在等一個轉型的機會!尤其最近許多人開始發現它良好散熱的優點,加上混搭使用的裝修風格,也讓紅磚更有機會。」夏日的正午,坐在建華窯廠的辦公空間,這棟使用紅磚與木材建造的二層老屋,發揮了快速散熱的作用,打造了一處宜人的溫度,雖然紅磚在市場上不比早期的盛況,但它依然有著樸實的優點,以及充滿故事也耐看的質感,像穩穩打底的基礎,等著時代再度將它召喚。

在陳金章身旁的,是接下窯廠管理工作的第三代陳柏丞。

相關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