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落的產業系列~木屐(下) 聽叩叩的腳步聲 踩過時代的門檻

發佈時間:2018-10-03 08:04:05
穿木屐好賺食,金銀財寶滿大廳。

一步一腳印的重量

台灣與木屐的關係,可以呈現在一句閩南俗語中-「穿木屐好賺食,金銀財寶滿大廳。」一句話道出了木屐在台的歷史與地位,回歸木屐的源頭,是木頭,在傳統上送禮不能送鞋,這點卻不適用於木屐,因為木頭本身是具有能量和生命力的,送人木屐就像是給人祝福一樣,在過去台南府城的習俗中,嫁娶的嫁妝內一定有兩雙木屐,一雙給嫁出去的女兒,另一雙是給未來的女婿,代表著祝福女婿事業順利好賺錢,也希望嫁出去的女兒能過好日子。

經歷了時代的變遷轉型,郭宗興說這樣穿木屐的風俗已漸少,但自己也因為看到許多人事物的消逝而更珍惜日子,能開始專心做木屐,契機也是來自於影響木屐產業的塑膠業,可以說是成也塑膠敗也塑膠,只因這幾年的食安風暴與塑化劑安全疑慮的關係,人們的環保意識抬頭,也順應著接上了文化風潮,成功大學的教授陳麗卿,發現了振行的木屐歷史,便開始遊說郭宗興「專心做好一件事」,並告訴他:「手工製作木屐和客人聊天的過程,那就是一個活動的歷史、也是一種傳承。」

手工製作木屐和客人聊天的過程,也是一種傳承。

郭宗興說:「剛開始會有一些閃過的念頭,覺得木屐好像是準備被時代淘汰的產物,如果專心做木屐到底可不可以生存呢?但眼看著木屐的製法逐漸消逝,加上太太與家人都支持,便開始了振行專賣木屐的轉型!就這樣一直到了今天,與其去想著如何跟上時代,不如去思考我們的文化有沒有更細緻的可能。」一段木屐的復興之旅就此展開,也讓職人的精神更加深植於振行鞋行。

如今振行的木屐有各式各樣的形態,不侷限於傳統的樣式,從基本款的人字型與鞋帶型,不同的木頭也能符合客製化的需求,甚至還有專為姿態矯正而生的矯正鞋款,以及富含創意而生的流行款式,木頭的多樣性在這間魔幻的小店中被推展成可見的模樣。

振行的木屐有各式各樣的形態,不侷限於傳統的樣式。

踏上清脆的文化聲響

離開時的太陽依舊刺眼,此時郭宗興的太太鄭百齡來接班,讓郭宗興可以在午後去做自己喜歡的籃球運動,鄭百齡和他們的一雙兒女,目前也都是可以獨當一面釘製木屐的好手,一家人相互支持共同維護這樣的清脆記憶,鄭百齡過去從不穿自家的木屐,直到某天一位客人得知她多年備受脊椎炎的困擾,告訴她穿木屐可以協助矯正姿勢,她才半信半疑地穿起了木屐,而這一穿也一直到了今天,害羞的百齡阿姨也努力地發揚著木屐能帶來的健康概念,鄭百齡說:「現代很多鞋子都可以來記憶我們的腳型,還有氣墊協助我們可以久站,但木屐很特別,這是一雙你要去適應他的鞋子,當你習慣他之後,他也會協助你調整身體姿勢。」

郭宗興與太太鄭百齡。

郭宗興說:「木屐感覺很硬不好穿,可是當你真的穿過之後你會知道,木屐其實比你想得更親人,木頭可以讓腳保持乾燥,特殊的鞋型還能矯正姿勢,其實很多人一穿就會愛上木頭的感覺,木屐真的是有一股能量的!」聽著老闆的介紹,再看到夫妻兩腳上各一雙樣式迷人的木屐,任人都會忍不住心動,想體驗穿上木屐的感覺。

下回當你不趕時間,並在西門圓環待上一個短暫的停紅燈時光時,不如就停下車,走進這間奇特的木屐小店,聽老闆一家人的故事,也為自己選上一雙時代的重量,穿著穿著,那些你所體認的文化記憶,也就一步一步地踩踏在每天的步伐之中了。

一雙雙迷人的木屐,任人都會忍不住心動,想體驗穿上木屐的感覺。